色婷婷综合在线,在线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一区国产视频,极品嫩模,h美女漫画网站,亚洲wuma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銀行股突然崛起 “抱團股”不易散伙

2021-01-18 08:56:34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股指在機構“抱團”中持續(xù)上攻后,上周下半周“抱團股”動能衰減,沉睡已久的銀行板塊卻在上周五(15日)爆發(fā)——招商銀行、興業(yè)銀行、上海銀行的2020年業(yè)績快報成了行情催化劑,一向乏人問津的郵儲銀行更是觸及漲停。

不過,目前多數(shù)中外資機構投資經理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達了2021年低配銀行股的觀點,當然在這個“抱團”優(yōu)質股的年代,也不將銀行股看作一個整體,銀行之間的分化也會越來越大。

“行情永遠緊隨流動性,2021年的前10天,新發(fā)公募基金規(guī)模就達1500億元,遠超去年同期,盡管部分公司估值很高,但‘抱團’這些高景氣行業(yè)的基金仍會繼續(xù)去買這些公司,暫時還很難瓦解。”中航信托宏觀策略總監(jiān)吳照銀稱。

銀行股突然崛起

隨著“抱團股”泡沫論不斷升溫,有人開始拋售離場,有人卻趁著“抱團股”大跌殺入。15日全天市場走出了十字星行情,兩市成交額連續(xù)十天突破1萬億元,沉寂已久的銀行板塊終于爆發(fā),早盤大幅高開,郵儲銀行一度漲停,興業(yè)、招行等全線大漲,股價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銀行股市值一天大漲1800億元。

業(yè)績無疑是催化劑之一。截至2021年1月15日,興業(yè)、招商和上海銀行三家已發(fā)布2020年業(yè)績快報,歸母凈利潤增速紛紛轉正,資產質量大幅改善。不過,最受市場關注的是被李錄的喜馬拉雅大舉增持的郵儲銀行。

據港交所披露,李錄于近日通過旗下喜馬拉雅基金加倉郵儲銀行H股,總持倉達到約10億股,持股比例達5.06%。據悉,喜馬拉雅基金的管理人同時也是芒格家族資產的受托人。以喜馬拉雅最新買入的時間來看,從2020年12月18 日至2021年1月14日,郵儲銀行漲幅為11.68%。

有業(yè)內人士對第一財經稱,李錄買入郵儲的核心原因可能是其高度類似拼多多的“下沉”模式,多達4萬個網點數(shù)量一騎絕塵。市場熱情高漲更是因為當前投資郵儲銀行極度類似當年巴菲特投資富國銀行,二者也不乏相似之處——面臨相似的質疑(貸款不清晰、壞賬模糊等)、市盈率較低、網點眾多、強大的社區(qū)銀行業(yè)務。巴菲特1990年買入富國銀行時市盈率不到5倍,目前郵儲銀行的市盈率也只有6倍。

此外,富國銀行將業(yè)務部門劃分為三個部分,即社區(qū)銀行、批發(fā)銀行、財富管理/經紀/企業(yè)年金,其中社區(qū)銀行是富國銀行的核心,貢獻了約60%的利潤。社區(qū)銀行的特點就是網點多,富國銀行已有8700多家網點、12500臺ATM機,數(shù)量居全美之首。郵儲銀行同樣以網點多為特點,而且高度“下沉”,在農村及縣域地區(qū)覆蓋的客戶數(shù)量更大,城市網點11935個,縣城網點8742個,農村網點19003個。

交銀國際資管基金投資經理李俊慧對第一財經稱,金融板塊AH重合度較高,尤其是銀行子板塊,在基本面一致的基礎上,估值方面A股存在一定溢價,從歷史維度來看,港股的銀行板塊PB水平長期位于1倍以下,性價比比A股更高,因此近期也吸引公司高管在港股增持股票或增發(fā)。

“抱團股”不易散伙

在15日銀行股大漲的同時,白酒和新能源兩大公募基金“抱團股”走勢出現(xiàn)分化。白酒板塊繼續(xù)大跌,總市值達3500億的瀘州老窖一度逼近跌停,收盤大跌5.61%,酒鬼酒則連續(xù)第二個跌停;新能源板塊則越挫越勇,午后展開反攻,兩大龍頭寧德時代和隆基股份在盤整后均強勢收紅。

2020年以來的行情尤為極端,“極度寬松的流動性導致公募基金爆賣,新發(fā)基金規(guī)模超過3萬億元,資金進場后也將繼續(xù)扎堆重倉股,部分基金也可能會出現(xiàn)要賣掉其他持倉來護住重倉股的情況,因此越貴的股票漲得越好。一般而言,在四季度公募基金排名結束時,都會出現(xiàn)板塊輪動,機構會將漲幅較大的股票部分獲利了結,但2020年基本沒有輪動,這十分罕見。”最早一批拿到QFII額度的新加坡畢盛(APS)股票投資經理徐濤對第一財經稱,由于對估值的看重以及低估了流動性及“抱團”行情持續(xù)的深度,讓一些“基金老兵”錯失了不少收益。

目前的主流觀點是——這種趨勢短期內很難瓦解。瑞銀證券A股策略分析師孟磊對記者稱:“過去幾年,龍頭公司表現(xiàn)非常好,最主要的原因是股價是由盈利驅動的。無論是中上游材料行業(yè)、中下游消費或創(chuàng)新驅動的科技行業(yè),龍頭公司都拿到了更多的市場份額,但這本質是中國經濟再平衡的過程,我們相信趨勢會延續(xù)。”

此外,機構化的趨勢無疑助推了“抱團”的趨勢。孟磊提及,過去幾年因“房住不炒”的定調,加之無風險收益率下行,居民將更多資金配置到權益資產中,而且通過基金等機構配置的情況更加普遍。“在這個過程中,‘抱團’只是一個結果,這些大票或龍頭公司符合機構投資者的邏輯。”

不過,鑒于“抱團股”的極端估值,加之各界仍對流動性拐點存在擔憂,因此不少基金經理已開始為“抱團股”算起了“極限估值”。

就光伏而言,徐濤認為,在環(huán)保的壓力下,可再生能源具有長期投資價值,補貼取消后仍有內生增長的動力。但任何事情的發(fā)展都是循序漸進的,如我國以煤電為主的一次能源結構不可能在短期完全改變。“從現(xiàn)在的股價隱含的預期來看是非常高的,需謹慎看待。且電動汽車、光伏兩個行業(yè)一定是走降價路線,以價換量,不然永遠沒有出路,但大家現(xiàn)在講的卻是‘量價齊升’,這是不可能持續(xù)的,我們不能忽略這個行業(yè)的強周期性。”

低估值靜候季報行情

展望后市,多數(shù)基金管理人并不認為資金將持續(xù)向銀行輪動,散戶的炒作或推動一波短期行情,但機構的長期資金很難持續(xù)涌入。

從歷史看,銀行股股價的核心驅動來自于兩個方面,即流動性和經濟基本面。當流動性寬松、經濟繁榮,這體現(xiàn)為2006年的銀行股,當年經濟快速增長,熱錢涌入,流動性以外匯占款的形式不斷注入經濟體系;經濟一般、流動性拐點出現(xiàn),這體現(xiàn)為2014年的金融股大漲。同年底盡管經濟持續(xù)調整,但因流動性寬松,銀行股在經歷了長期低迷之后突然大暴爆發(fā),之后盡管2015年上半年行情大漲,但銀行整體表現(xiàn)相比其他行業(yè)大幅跑輸;當經濟一般或復蘇、流動性中性或收緊時,體現(xiàn)為2018年銀行股的持續(xù)調整。

2021年大概率是流動性正常化和經濟復蘇的一年,但對銀行股而言就極為復雜,既有利好又有利空,即使“政策不會急轉彎”已經明確,但信貸或社會融資可能下降,而在這一期間,銀行股或受影響。

另一中外合資理財公司的基金經理認為,在中國經濟長期下行過程中,銀行盈利存在壓力,雖然行業(yè)估值低,但從市值角度來看,當前銀行股的市值占比依然很大,在轉型過程中,依據海外經驗,占比會下行。

隨著新發(fā)基金數(shù)量維持高位,多數(shù)業(yè)內人士認為明顯的板塊輪動仍較難。吳照銀認為,在3、4月份“季報行情”開啟前,“抱團”風格大概率延續(xù),而3月下旬或出現(xiàn)換倉的時間點。“屆時開年行情走了一波后,隨著經濟基本面和貨幣政策的變化,風格可能切換,屆時要警惕‘殺估值’的風險,盈利提升仍將是主要驅動力。”他稱。

關鍵詞: 銀行股

相關閱讀